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東街道江洛康薩社區,古色古香的藏式建筑間,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身著藏裝的老阿媽漫步青石板路,回族大哥拉開店鋪卷簾門開始一天的忙碌,幾個不同民族的孩童背著書包嬉笑走過……這個由13個民族組成的社區正以它特有的方式開啟新的一天。
走進社區活動中心的“石榴籽家園”,一陣歡聲笑語撲面而來。藏族阿媽們正在手把手教回族姑娘打酥油茶,漢族大哥和門巴族小伙切磋著包餃子的手藝。墻上“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標語格外醒目……
這里每周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有時是藏族歌舞教學,有時是各民族美食分享會。社區居民扎西拉宗正在為今天的茶話會準備酥油茶和馓子,“我丈夫是回族,我是藏族,我們家就是一個民族團結小家庭。”她笑著說,手上的動作嫻熟而輕快。
江洛康薩文藝隊正在排練廳里練習“雪偉協甲”,這種古老的日喀則民間歌舞在隊員們的一招一式中重現生機。58歲的平措加布是文藝隊的骨干,退休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是在傳承文化,更是在用藝術的形式促進民族團結。”文藝隊從最初的42人發展到現在的183人,不僅讓非遺舞蹈重煥光彩,每年演出還有近30萬元收入。
社區副主任尼瑪次仁曾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他是個孤兒,在社區街坊鄰居的幫襯下長大的,比誰都深知民族團結的溫暖和可貴。他常說:“是鄉親們養育了我,我要把這份愛延續下去。”
作為一名宣講員,十幾年來,尼瑪次仁走遍全區各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黨的利民惠民政策融入鄉土故事中,開展各類宣傳宣講31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達50萬余人次,帶動志愿者500余人。
近年來,桑珠孜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有形有感有效推進“四大工程”“六項行動”,深入開展“九進”活動,實現“一進一品牌”,積極打造“互嵌式”社區,不斷積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去年,江洛康薩社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8811元。
傍晚時分,社區活動中心傳來陣陣歌聲,“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文藝隊的排練結束了,但歌聲依然在社區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