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藏香手藝人制作藏香。

藏香文化旅游節啟動儀式上的點香儀式。

民俗巡游。

非遺展演秀環節中的藏文書法展示。

羅曼樂團的電音小提琴演奏。

藏戲《扎西雪巴》展演。

游客購買藏香。

藏香文化旅游節上的大地歡歌四季村晚行政村文藝匯演。記者 鹿麗娟 攝
文香故里,歲月鎏金;尼木大地,歷久彌新。
晨光初破,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尼木縣吞巴景區內已被香氣籠罩。那不是單一的香味,而是柏樹的沉靜、藏紅花的馥郁、冰片的清冽,更有許多藏藥的氣息,是尼木最獨特的“空氣簽名”,是第四屆“尼木大峽谷·吞巴藏香源”藏香文化旅游節悄然開幕的宣言。
以“休閑好去處 ‘香’約在尼木”為主題的開幕式在藏香非遺傳承代表們一起點燃藏香中拉開帷幕。舞蹈《吉祥尼木》更是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整場活動逐漸進入高潮。現場大屏上播放著尼木縣吞巴莊園、藏文字博物館、吞彌·桑布扎故居、雍溝、水磨長廊、卡如核香尋憶景區、麻江瓊穆崗日雪山景區等特色旅游資源視頻。
尼木,藏語意為“麥穗”,不僅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故鄉,更被譽為“藏文鼻祖之鄉、藏香文化之源”。這里孕育的尼木藏香,被稱為西藏“雪域第一圣香”。
不僅如此,尼木文化旅游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集吞彌·桑布扎、瓊穆崗嘎雪山等名人、名山于一域,集“三絕七技”“拉薩手工作坊”“文香故里”等美譽為一身,成功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投資眼光。
為了讓非遺、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在集中簽約儀式上,西藏愛樂福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膳饗鏈(石家莊)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西藏智江漁業養殖有限公司、西藏大河漂流體育旅游有限公司4家企業與尼木縣政府簽訂框架協議,協議投資合計5500萬元。
“這屆藏香文化旅游節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尼木古香古韻、秀美風光,著力打造‘文香故里’文化品牌,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尼木的強大合力。尼木有萬米平方的標準化廠房、有可儲存千噸級物資的冷鏈倉庫、有設施完備的吞彌現代農業園區,扎根尼木可尋發展良機、聚發展合力,共赴一場時代奮進之約。”尼木縣委書記趙鐵嶺說。
尼木藏香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是重要的富民產業。近年來,尼木縣委、縣政府堅持立足本地自然資源與產業實際,把藏香文化產業作為興縣富民的優勢品牌來抓,提出了“123”(“1”即做好“藏香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2”即建設吞巴手工藏香制作中心和縣城藏香產業園區現代生產中心;“3”即抓好產品體系、品牌體系、市場體系3個體系建設。)的藏香發展思路、“四體一位”(手工藏香生產中心+藏香研發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藏香現代產業園)藏香產業發展布局和“四位一體”的帶動機制,不斷發展壯大尼木縣藏香文化產業,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今天我們帶來了6種藏香文創產品,分別有安神、提神、清潔空氣等系列,這些年我們除了在線下銷售,還要感謝尼木縣委、縣政府積極與線上各大平臺接洽,讓我們的藏香通過線上銷售,走出了尼木,讓北京、南京、天津等城市的客戶通過線上購買。所有藏香都是由縣委、縣政府組織的易地搬遷戶制作,這讓不少群眾不僅能就近就業,還能照顧家里。特別感謝黨和政府對藏香保護和發展所做的各項工作。”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洛桑旺堆在活動現場說。
這些創新舉措不僅保護、傳承、發展了藏香文化,更讓古老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目前,尼木縣共有藏香手工制作戶189戶,藏香合作社4家,藏香企業2家(私營),藏香產業園1家。2024年全縣藏香產值達4432.5萬元,2025年截至7月份藏香產值已達2757.42萬元。數字背后,是越來越多農牧民因藏香產業而增收致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