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是我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董必武也是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卓越領導者,作為曾經的同盟會元老,從兩次國共合作到新中國成立前后,董必武以豐富的統一戰線的理論和實踐,為推進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抗日戰爭期間,除了積極爭取中間勢力,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外,董必武對于國民黨上層人物,也做了大量爭取和團結的工作。1939年,董必武經與周恩來研究,決定派張友漁、梅龔彬等參加國民政府新設立的戰地黨政委員會,以設計委員的名義,常與李濟深、馮玉祥等聯系,同時以文化人身份從事文化運動和民主運動。在李濟深的支持下,他們出版了《戰地通訊》《戰地評論》等刊物,并經常邀請在重慶的民主人士舉行戰地座談會、星五聚餐會等,對團結抗戰起到積極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董必武(中)在研究工作
同一時期,董必武和周恩來同志一起,與中間勢力和國民黨上層人物楊杰、張瀾、陳銘樞、章伯鈞、姚覺吾、郭春濤等組成九人小組,經常秘密集會,謀劃聯絡各界進步人士開展聯合抗日斗爭。為了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南方局還指示王炳南(中共派往重慶的秘密代表)與郭春濤配合,組織“東方文化協會”,請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擔任會長、覃振擔任副會長,王炳南、郭春濤、秦德君、李俊龍、胡秋原等為常務理事,郭春濤兼任秘書長主持日常會務。協會成員還有日本反戰同盟、越南、印度、泰國的代表,以及臺灣地區的代表。協會通過合法的文化活動,參與和溝通各種形式的國際抗日活動,協助中共工作。該協會把有關方面從日本共產黨領導人和日本反戰同盟代表中獲得的日軍大本營的動向、日德之間的外交密電,以及被俘日軍高級將領的口供、截獲日軍的文電等重要情報,經過分析整理后通過王炳南及時轉告中共中央。并為配合國際反法西斯戰爭提供情報,做出了成績。董必武非常重視在國民黨統治中心開展統戰宣傳工作,注重發揮報刊在宣傳黨的政策、發展統一戰線方面的巨大作用,先后籌辦《楚光日報》、《漢口民國日報》、《群眾》周刊等,積極宣傳黨的統戰政策,揭露批判國民黨右派破壞統一戰線、破壞革命的陰謀活動,鞏固統一戰線的政治和思想基礎。后來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董必武利用各種社會關系和中共地下組織,于陪都重慶推動創辦了《新華日報》,他親自為《新華日報》創刊題詞:“擁護抗戰到底,為實現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國而斗爭。”《新華日報》成為在國統區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重要陣地,很多中共的重要情況都在上面刊登。
重慶《新華日報》總館舊址
1940年8月19日,190架敵機空襲重慶。第二天,又有170架敵機來襲。大量的燃燒彈讓山城變成了火海。饑餓和死亡威脅著重慶。這期間,《新華日報》連續發表多篇呼吁戰勝困難的社論,極大地鼓舞了人心。8月25日,《新華日報》刊登八路軍司令員朱德、副司令員彭德懷發來的電報,八路軍組織百團大戰。此后一個月,百團大戰連續取勝的消息不斷登出。許多人寫信并寄來專款,請報館轉交八路軍。
重慶一家汽車公司的修理工人集體向八路軍捐獻了107元錢,他們在來信中說,“八路軍的光榮戰績使我們確信,最后勝利一定操在我們手中。過去我們對抗戰前途悲觀失望是非常錯誤的。”一名讀者寄來3元錢。他寫道,看了朱、彭兩將軍的電報,“我的熱淚簌簌而下。我沉然凝思許久,這個捷報對全國同胞堅持抗戰不啻一興奮劑,而對那些對抗戰前途抱悲觀的人,卻是當頭棒喝。”對推動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作出貢獻的國民黨上層人士,《新華日報》也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逢馮玉祥60壽辰,董必武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祝壽詩:上將勛名日月高,時危草野起英豪。龍爭虎斗風云會,豕突狼奔海宇騷。力贊中樞抗強寇,性耽佳句弄柔毫。吟詩壽事原余事,語妙并卅快翦刀。對馮將軍深明大義、力主“中樞抗強寇”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董必武還對為促進國共合作、擔任國共兩黨談判聯絡人張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挽詞: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定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斯人獨憔悼,始病寒繼病瘧,沉疴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為紀念國民黨將領張自忠將軍殉國3周年,董必武慨然題詩:漢水東流逝不還,將軍忠勇震瀛寰;裹尸馬革南瓜店,三載平蕪血尚斑。
歌頌張將軍為國殉難的英勇精神。
整個抗戰期間,南方局積極開展統戰宣傳工作,為鞏固和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民主人士、爭取抗戰勝利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