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um802"><pre id="um802"></pre></ul>
    <strike id="um802"><s id="um802"></s></strike>
    <th id="um802"></th>
  • 您的位置: 西藏統一戰線 > 統戰人士 > 正文

    跨越一個世紀的守護

    作者: 寇偉棟發布時間: 2019-12-31 15:41:34來源: 西藏日報
    打印
    T+
    T-

    —日土縣原政協委員烏巴·平措南加一家五代愛國守邊擁軍愛民紀實

    1.jpg

      次仁卓嘎和6個子女合影,左二為格桑玉珍,右一為曲阿。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攝)

    2.jpg

      今天的烏江村喀納,半山腰上仍有當年群眾蓋房留下的遺址,山腳下僅有幾間簡易的房屋。

    3.jpg

      今年93歲的烏巴·平措南加的妻子次仁卓嘎。

    4.jpg

      烏巴·平措南加當年為解放軍介紹情況的照片,被家人洗出來放大裝裱后放在客廳最醒目的位置。

    5.jpg

      袁國祥同志所著的《阿里探秘》書中配圖:烏巴·平措南加(右二)正在幫解放軍馱運物資。

    6.jpg

      家族第五代傳人熱貝貴扎在工作。

    7.jpg

      曲阿和格桑玉珍在烏江村喀納尋訪曾外祖父桑培努布當年蓋的羊圈。

      一件事,五代人,上百年。

      在日土,以烏巴·平措南加為代表的家族可以稱之為傳奇——因為他們一家五代人,在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時光里,始終做著同一件事情:守護祖國的邊境線。

      從烏江村沿湖走100公里,便來到了一片水草豐美的名叫喀納的地方,這里是平措南加家族的發源地,也是傳奇的肇始。

      第一代——桑培努布:

      羊圈標記邊境線

      1882年,桑培努布(烏巴·平措南加的外祖父)出生在隸屬于烏江村的喀納一帶。生于斯長于斯的他熟悉這里的每一座雪山、每一條河流,甚至是每一塊石頭和每一棵樹木。

      到了1902年,剛滿20歲的桑培努布在放牧時發現,鄰國牧民的放牧范圍一點點地向自家方向擴大。當他找到對方理論時,對方卻寸步不讓。

      心有不甘的桑培努布回到家里跟妻子商議:“祖輩留下的東西,怎么能讓給他們?他們的羊把草吃完,自己的羊吃什么?這片土地我們必須守護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段時間桑培努布寢食難安,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直到某天夜里,他半夜起來看著羊群,突然想到可以通過蓋羊圈安家的方式,形成固定標識,來宣示中國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

      當時正值冬天,頑強的桑培努布翻越數座雪山、跨過幾十條河流尋找適合的地點,直到在今天距離邊境線僅有20公里的地方蓋起了羊圈,并把家從100公里外的居住點遷了過來,在這里生活了50多年。

      可以說,桑培努布這個普通的牧民,在那個科學技術落后、土地劃分不明的年代,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有力捍衛了祖國的神圣主權。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后來,邊防部隊通過儀器勘探駐址時,選出來的位置竟然和桑培努布用肉眼選的羊圈分毫不差。桑培努布得知消息后,主動把這片地讓給部隊,又在原址旁40米處蓋起了新的羊圈,與邊防部隊相伴了60余年。

      直到去年,桑培努布蓋的羊圈都還保存完好。可惜的是,今年卻隨著當地建設不復存在,給特意前來尋訪的后代們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第二代——旦珍旺姆:

      當代巾幗不輸男

      花木蘭替父從軍、上陣殺敵的故事流傳千古,而烏巴·平措南加的母親、家族第二代傳人旦珍旺姆,則是日土群眾心目中的“烏江花木蘭”。

      旦珍旺姆是桑培努布的小女兒。成年后的她和外來的小伙子結婚,育有7個子女,生活本來幸福美滿。可惜好景不長,小伙子后來被抓走干苦力,再也了無音訊。

      自此,旦珍旺姆一邊照顧家中幼小的子女,一邊放牧,生活過得非常艱辛,但也塑造了她頑強勇敢的性格。

      在一次放牧的時候,旦珍旺姆看到一名鄰國牧民在自家的牧場上放牧,急忙趕過去和對方辯理,讓其離開。對方見來的只是一個女人,不以為然,輕蔑地撇撇嘴角繼續放牧。

      此時,旦珍旺姆沒有退縮,她腦海中只是想著父親曾經給她說過的話:“你不勇敢,沒人能替你堅強,守邊不分男女!”

      對方比自己高大強壯許多,但她還是沖上去,用“吾爾多”(牧民打狼或者驅趕羊群的鞭子)抽打他。對方一把搶過“吾爾多”遠遠地扔到一邊。旦珍旺姆再次沖上前去抓住對方的衣服。最終,這個牧民趕著自己的羊群離開了,再也不來了。

      自此,旦珍旺姆“烏江花木蘭”的名號一下子傳開了。她雖然敢打敢拼,但對鄉親鄰里和駐地官兵卻像親人一樣甘于付出、勇于奉獻。

      有一年大雪封山,當地群眾沒有糧食吃,旦珍旺姆便自告奮勇,頂風冒雪趕著家里的10余頭牦牛去邊防連換糧食。邊防連得知這一情況后,沒有收下她的牦牛,二話沒說就把省下來的糧食送到困難群眾家里,還把不多的飼草也全部送給旦珍旺姆,讓她回去分給群眾。

      旦珍旺姆的此次壯舉,不僅解決了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還架起了駐地官兵和當地群眾互幫互助的友誼之橋。時至今日,烏江村都是日土縣的“雙擁共建第一村”。

      “在烏江村,說起旦珍旺姆的事跡幾乎無人不知,她是大家心目中的巾幗英雄,是當代‘花木蘭’,更是全村人的驕傲!”烏江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卡格德爾·查干別力克說。

      第三代——烏巴·平措南加:

      傾力支前揚國威

      時光荏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三代傳人、旦珍旺姆的兒子烏巴·平措南加挺身而出,接過家族守邊衛國的歷史使命和薪火傳承,譜寫了一曲中華兒女揚我國威的英雄贊歌。

      一年冬天,邊防連要把羊從湖的南岸趕往北岸時,遭遇天寒路滑,大部分羊滑倒在冰上,隨時都會出現凍傷、凍死的情況。烏巴·平措南加得知后,立即趕往事發地,想盡一切辦法,幫助部隊把羊群安全拉上岸。為了幫助部隊的羊安全過冬,他又主動提出把這些羊合到自家的羊群里,義務幫部隊放牧到春季。

      還有一年,邊防連之間要運輸軍用物資,由于部隊沒有交通工具,烏巴·平措南加得知后又主動帶著全部的馬和牦牛及一家老小,在80公里的路途上來回運送物資兩次,及時幫助部隊解決了軍需品的運輸難題。

      又有一年,鄰國部隊轉移哨所。烏巴·平措南加歷盡艱辛,幫助部隊偵察到了對方據點。他還集中家里的牲畜,幫助部隊運送給養,與部隊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受到了部隊領導的嘉獎。

      后來,一場邊境沖突發生了。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家境殷實的烏巴·平措南加毫不猶豫,拿出170多只羊以及糧食、茶、酥油、糌粑捐獻給部隊,并精心挑選出90頭公牦牛,拋下妻兒老小,只帶著弟弟洛桑次仁及20多名村里的群眾,穿越封鎖,在100多公里的運輸線上,拼盡全力為部隊來回運送了整整兩個月的軍用物資。

      特別是他為部隊運輸和帶路的多張黑白照片,屢見于各類關于阿里近現代歷史的書籍當中,其中一張被洗出來放大、裝裱之后,擺放于烏江村老宅的客廳里,無論是他的子孫后代,還是每一個來到家里的客人,看到這張照片時,都會對這個近似于傳奇的人物,產生發自內心的由衷敬意。

      1984年,烏巴·平措南加當選為日土縣政協委員,直到2008年2月2日離世,享年79歲。他這一生,都在為守護祖國的邊境、維護群眾的利益而奔走操勞,為家族留下了“寧讓身體透支,也不讓使命欠賬”這樣的格言。

      烏巴·平措南加去世后,他的妻子次仁卓嘎平靜地說:“他太累了,這下可以好好地休息了。”

      第四代——曲阿和格桑玉珍:

      建設阿里譜新篇

      到了烏巴·平措南加的小兒子曲阿和小女兒格桑玉珍這一代,他們立足于本職工作,為家鄉的繁榮穩定貢獻了大半輩子。

      曲阿10歲開始上學,1991年畢業于西藏大學藏文系,是家族同代人中唯一受過高等教育的。曲阿自幼聽著祖輩守護邊境和父親支援部隊的故事長大,在家風的熏陶下,他樹立起了“建設家鄉就是守護祖國邊境”的人生理想。

      參加工作后,曲阿在科技戰線上頗有建樹,如今已經成為了地區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他以隊伍建設為首位,從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入手,為134個村(居)配備了科技特派員268名,向農牧、扶貧、水利等部門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支撐,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步伐,以科普宣傳為基礎,積極探索“農(牧)戶+協會”的運行模式,初步建立了以科普示范基地為依托,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覆蓋縣、鄉、村、戶的四級科普體系。

      “工作20多年,期間也有調到拉薩的機會,但總想著家鄉是養育我的土地,是父親和祖輩們為之戰斗過的地方,就舍不得離開了。”曲阿如是說道。

      在烏江村乃至日土縣開展各類宣講活動中,人們總能看到日土縣政協委員格桑玉珍的身影。這些年,特別是“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作為一名農牧民宣講員,格桑玉珍每年春天和冬天都會開展一次宣講,目前,已經累計宣講9次,參與群眾上千人,足跡踏遍了日土的山山水水。每次宣講,格桑玉珍從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講到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再講到日土縣擁軍愛民的光榮傳統,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總能贏得現場群眾的一致好評。

      “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兒,獻給親人金珠瑪米……”這是曲阿和格桑玉珍每次在家庭聚會時,必唱的歌曲。

      嘹亮的歌聲,傳遞的是一個家族延續百年的信念與堅守。

      第五代——熱貝貴扎和白瑪占堆:

      初心不改再出發

      這是一個網紅經濟發達和“小鮮肉”扎堆的時代,但在曲阿和格桑玉珍各自的兒子(烏巴·平措南加的孫子和外孫)熱貝貴扎、白瑪占堆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獨屬于這個家族的樸實無華和甘于奉獻。

      熱貝貴扎今年26歲,2018年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從初中開始就在內地上學的他,對家鄉的印象大多來自于小時候爺爺講的故事。畢業后,他應聘上了位于拉薩的一家大型國企,卻在入職前夕放棄,最終選擇到家鄉一家企業工作。

      “在拉薩入職前,我突然想到了爺爺講的那些故事,想到了家里還有93歲高齡的奶奶,家鄉雖然自然條件比不上拉薩,但這里是我的故鄉,我想把她建設得更好。”熱貝貴扎低沉而質樸的嗓音里,有著一種超越同齡的成熟,“明年我就可以遞交入黨申請書了,我要爭取成為我們這批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里第一個入黨的。”

      白瑪占堆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從2018年開始,他就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隨母親格桑玉珍宣講和走訪,足跡遍及日土的軍營學校、田間地頭和高寒牧場,期間還救助了一位不慎摔倒的老人,并在日后時常打去電話,給老人送上祝福和問候。

      與哥哥熱貝貴扎略有不同的是,明年才畢業的白瑪占堆早早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畢業后返回家鄉工作。

      “如果說,我們家族的使命就是守護家鄉、建設家鄉的話,我愿意做這個使命的繼承者。”白瑪占堆笑著說道。

      100余年來,烏巴·平措南加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憑著一脈相傳的愛國守邊、擁軍愛民的紅色基因,在國家需要之際,挺身而出、為國效力,在人民需要之時,甘于付出、勇于堅守,在平凡的工作之中,不求功名、默默奉獻,經受住了血與火、情與義的考驗,最終奠定了今日五代傳奇家族的繁茂根基和累世聲名。

      高聳的雪山可以作證,湛藍的湖水可以作證,這個家族的傳奇,還將延續。

    (責編: 陳建國)
    相關閱讀
    ?

    熱點關注更多>>

    領導論述更多>>

    理論園地更多>>

    相關鏈接更多>>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 2017国产精品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国产精品午夜国产小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国产入口|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