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版權所有????藏ICP備18000039號-1????
藏公網安備 54010202000133號
圖為我區全國政協委員、區社科院副研究員邊巴拉姆。 記者 旦增西旦 攝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一系列大政方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國家治理能力日趨成熟。而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針提升到憲法高度,通過修憲對國家根本大法進行調試和完善,是建設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我區全國政協委員、區社科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邊巴拉姆表示,對憲法進行重新修訂,更加堅定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憲法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彰顯了我國對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的高度自信。
法學博士在讀的邊巴拉姆長期從事民族法學和社會治理方面研究,她向記者表示,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是中國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法寶。社會適應性作為法律有效維護秩序的基本特征,同樣也需要與時俱進,隨著國情、民情、社情的發展變化而進行調試。憲法作為治理國家的總章程,其社會適應性是確保憲法生命力的根本保證。這就需要將經過不斷探索而總結出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理論成果寫入憲法,以此作為實現國家發展目標的行動指南,從而使得我國的憲法適應時代的潮流、社會的需求和偉大復興的實現。
邊巴拉姆認為,通過此次修憲,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寫入憲法,不僅是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把國家富強文明的宏偉藍圖以憲法的權威性予以明示,更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將“和諧”的民族關系寫進憲法,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方向。和諧既是民族關系通過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形成的發展態勢,更是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目標愿景。
“同時,通過此次對憲法的修正,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整個社會對憲法的知曉度。”邊巴拉姆表示,自從12月4日被確定為全國憲法宣傳日以來,為進一步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憲法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她建議結合修憲在全社會進行憲法性質、地位、內容的普及和宣傳,樹立依憲治國的法治氛圍,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憲法義務。